近年来,重庆着眼于“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让愿意下乡创业的人有热情、有舞台、有奔头。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市有农村实用人才50万余人,高素质农民28万余人,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万人,认定2000人,涵盖教师、医生、高校毕业生、企业家、军人等。
今年,重庆将启动农民教育“4322”工程,即每年培育400名乡村振兴“领头雁”、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300人、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200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人,为乡村全面振兴组建“生力军”。
在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全国劳动模范、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合作社负责人姜国强在大屏幕前监控着生产基地传回的各种数据,“智慧农业是个精细活儿,大意不得。”
在姜国强的带领下,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只见基地里滴灌、喷灌等物联网设备一应俱全。姜国强告诉记者,目前基地设有数据采集、数据设定和预警、自动化生产作业、病虫害收集和图像上传等智能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棚里面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远程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诱导杀虫等操作。
早在10多年前,姜国强就是个种菜能手,为什么他还要引入智慧农业物联网种菜呢?
2010年,姜国强成立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了萝卜、苦瓜、辣椒等蔬菜,却因缺乏技术支持和对市场行情的了解,第一年就亏损了10多万元。
直到2014年,合作社的发展才迎来转机。通过调研,姜国强发现金龙村的气候、土壤、海拔等适合种植西葫芦,而且西葫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种植西葫芦的第一年,合作社就实现了盈利。
2015年,姜国强听说了一种名为“翡翠丝瓜”的丝瓜品种,它不但有美观的卖相南宫ng28,同时肉质爽滑细腻、品质出众,深受许多餐馆的青睐。但同行告诉姜国强,重庆地区的天气和土壤条件,无法种出“翡翠丝瓜”。
姜国强还是决定试一下,从山东引进“翡翠丝瓜”种子。通过一年多改进种植技术,他成功研究出“丝瓜落蔓密植栽培方法”,试种获得成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7年,姜国强整合周边6家农业企业,成立了南川区农业创业联盟,通过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销售,共同发展“翡翠丝瓜”产业。
去年10月,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物联网技术,启动智慧农业园区建设,园区专门种植水果番茄和“翡翠丝瓜”。目前,智慧农业园区已种植40余亩水果番茄和30余亩“翡翠丝瓜”,水果番茄亩产量在8000至1.5万斤,亩产值在4.5万元以上;“翡翠丝瓜”亩产量达2.2万斤,亩产值在4万元以上,效益是种传统蔬菜的4到5倍。
一支蜡梅能有多大效益?经过她的“雕琢”后不仅能卖到上百元,还供不应求。这位“点花成金”的巧匠就是重庆丽庭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纪会。
4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见到邓纪会时,她正在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的蜡梅工坊,为当地村民讲解蜡梅树的春管要领,培训插花技艺。
邓纪会是土生土长的北碚静观镇人。大学毕业后,她做过花商,创办过花艺培训学校。2017年,她在广州进行蜡梅主题花艺表演时,现场不少人觉得蜡梅漂亮,纷纷询问购买方式。“当时我就觉得蜡梅有市场,便萌生了将家乡的蜡梅切花推向全国的念头。”邓纪会说。
静观素有“中国蜡梅之乡”的美誉,蜡梅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但返乡后的邓纪会发现,因蜡梅卖不起价,不少村民将种植的蜡梅树砍掉当柴烧。为保住一片片蜡梅园,邓纪会挨家挨户找花农商量,主动提高收购价。不过,产业虽然保住了,但收购来的蜡梅质量却参差不齐,无法成为质量可靠的商品。
于是,邓纪会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种蜡梅。她定期召开院坝会对农户进行指导,还为他们统一提供蜡梅及其他花材的优质品种,并对产品进行兜底收购。
邓纪会通过开发切花礼盒、花茶、蜡梅盆景、蜡梅品种苗、蜡梅文创等特色产品花艺,提升了蜡梅的附加值。通过花艺加工,以前卖几元一把的蜡梅花卖到了20至50元,蜡梅礼品盒甚至卖到了200元一盒。同时,她还通过举办花艺培训、“静观杯”传统插花大赛等,让蜡梅走出静观香飘全国。
如今,在邓纪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规模种植蜡梅5000余亩,户均年收入突破2万余元。邓纪会正打算通过招募一批年轻村民做花艺师开设更多蜡梅工坊,还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服务,进一步提升延长蜡梅产业的链条。
云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暨高素质农民培育交流研讨会在楚雄州元谋县成功举办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农业农村部党校)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